興起
1888年,德國人斯托威克根據自動售貨機的投幣機構原理,設計了一種叫做"自動產蛋機"的機器,只要往機器里投入一枚硬幣,"自動產蛋雞"便"產"下一只雞蛋,并伴有叫聲。人們把斯托威克發(fā)明的這臺機器,看作是投幣游戲機的雛形。
但是真正用于娛樂業(yè)的游戲機,當屬上世紀初德國出現的"八音盒"游戲機。游戲者只要一投幣,音盒內的轉輪便自動旋轉,帶動一系列分布不均的孔齒敲擊不同長度的鋼片奏出音樂。
后來,著名的魔術師伯萊姆設計了投幣影像游戲機。雖說是影像,卻仍舊是機械式的,操作者投幣后可以從觀測孔看到里面的木偶和背景移動表演。
在經濟蕭條的年代,世界各地博彩業(yè)卻異常興旺,因而許多投幣如撲克牌機(俗稱耗子機)、跑馬機、高爾夫彈珠機等比比皆是,一度取代了健康的娛樂業(yè)。直到三十年代,美國興起了對抗競技的模擬游戲,其中模擬槍戰(zhàn)的"獨臂強盜"游戲機大受歡迎。此后,模擬各種體育運動(比如打靶、籃球、捕魚達人)的游戲機也相繼出現在娛樂場。
從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投幣游戲機大都屬于機械或簡易電路結構,游戲者也是青年、成年人居多,場合僅限于游樂場,節(jié)目趣味性較差,而且內容單一。但與此同時,隨著全球電子技術的飛速發(fā)展,戰(zhàn)后的1946年出現了第一臺電子計算機,其技術成就滲透到各個領域,一個娛樂業(yè)革命也在醞釀之中。
誕生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以后,電子計算機技術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fā)展。先是由晶體管代替了笨重的真空管,后來出現了集成電路和大規(guī)模集成電路,使電子計算機一代一代實現更新,同時軟件技術也發(fā)展迅速。在美國,集中了許多計算機軟件的設計人才,他們工作之余,時常喜愛編一種能與人斗智的"游戲",以此來鍛煉編程的能力。這種"游戲"花樣繁多,但其特點都是利用計算機軟件事先設計好的"分析"、"判斷"能力反過來與人較量。由于不斷修改更新,使計算機的"智力"與人難分高低。
美國加利福尼亞電氣工程師諾蘭·布什納爾看到了這種"游戲"的前景所在。早在大學期間,布什納爾就曾經營過一家娛樂場,深諳娛樂場經營訣竅。于是,1971年,布什納爾根據自己編制的"網球"游戲設計了世界上第一臺商用電子游戲機。這臺電子網球游戲機有著一段頗具戲劇性的經歷:布什納爾為了看看它是否被人們接受,就同附近一個娛樂場的老板協(xié)商,把它擺在了這個娛樂場一角。沒過兩天,老板打電話告訴他,那臺所謂的"電子游戲機"壞了,讓他前去修理。布什納爾拆開了機殼,意外地發(fā)現投幣箱全被硬幣塞滿了,因而硬是撐滿了投幣器。成功激勵著布什納爾進一步研制生產電子游戲機,為此他創(chuàng)立了世界上第一臺電子游戲公司---雅達利公司。
今天,當我們回顧電子游戲較初為什么能吸引人,我們不難悟出這樣的道理:電子游戲滿足了人們對競爭和對抗的渴望,它總是給予競爭者以新的難題。同時,它還能為勝利者提供嶄新的畫面和音樂享受。街頭的娛樂場畢竟比不上在家里玩起來隨便和經濟。于是,電子游戲機開始朝著"家庭化"方向發(fā)展,電子技術的突破推動了游戲機"家庭化"的發(fā)展過程,彩色電視機的普及使大型游戲機的顯像管和掃描板部分完全可以被彩色電視機取代,使得微處理機部分與顯示屏幕實現了分離。這時制成的游戲機只相當于一個信號發(fā)生器,與電視機連結后組成閉路電視系統(tǒng)。這種電子游戲機我們一般稱作"家庭電腦游戲機",或者干脆稱為"電視游戲機"。